“流感和呼吸道疾病高峰期已经过去,院内发热门诊就诊人数也明显减少。但在前来就诊的患者中,新冠阳性比例相对有所增加。”4月23日,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相关资料图)
近日,多地网友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晒出阳性抗原,称自己“二阳”了。一位坐标为重庆的网友写道:“我老公确定二阳了,去医院做了核酸已弹窗。症状比第一次轻:拉肚子、咳嗽,我可能被他传染了,我是首阳”。
核酸阳性率有所波动
4月22日,中疾控公布了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4月20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是1.7%。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查询发现,四月以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一直维持在1%以上,且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此前一个月,这一数据一直维持在1%以下,在4月6日超过1%,重新回归2月水平。
“随着人体抗体水平的衰退,疫情数据出现波动是非常正常的。”李侗曾表示,一些网友晒出“二阳”,可能是体内抗体水平减弱了,同时接触到了存在新冠病毒的环境。从整体来看,这种波动尚且在正常范围之内,大规模暴发的可能性不大,不过不排除在局部地区出现小范围感染。
什么时候会出现二次感染?
4月20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感染免疫高峰论坛(2023年度)上表示,如果新冠病毒发生变异,6个月后会慢慢出现二次感染,一般规模不大,但如果下一波病毒的变异有效突破了人体为对抗前一波病毒而形成的免疫屏障,第二波就会形成感染高峰。
张文宏表示,应对新冠二次感染,需关注脆弱人群,不断地监测、预警,做好药物储备,对任何变异株的到来做出快速反应。建议脆弱人群在6个月以后(再次接种疫苗),二价苗和一价苗都可以。
第二次感染会比第一次更重吗?
李侗曾表示,二次感染的症状因人而异,通常与病毒的毒力、人体自身免疫力、有无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大部分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第二次会比第一次症状减轻。
不过,对于有基础疾病和免疫低下的人群,每次感染都可能发展为重症病例。
XBB.1.16致病力更强了?
4月22日中疾控公布的数据显示,对比4月15日的数据,4月14日至4月20日,新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275例,新监测到12种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值得关注的是,其中监测到42例XBB.1.16。
“XBB.1.16传染性有所增强,但是致病力没有明显变化,是否会增加结膜炎的发生率还需要继续观察。”李侗曾表示。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王华教授在4月18日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只是XBB.1.16,之前XBB系列变异株与眼部病变的关联性都会比其他的变异株更大,但对于结膜炎来说,一般的患者在一周左右就能痊愈,无需太过担忧。
五一出游会增加感染风险吗?
在李侗曾看来,五一出行可能增加新冠感染风险,但是主要是最近半年没有阳过的人群,如果是半年内感染过并且接种过疫苗的人群,五一前后再感染的风险很小。不过,李侗曾也提醒,还没有感染过的朋友出行应做好个人防护。
4月19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毒控制首席专家孙承业在接受央视新闻1+1采访时表示,“是否佩戴口罩需从风险程度、当地规定以及个人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考虑。假期期间,公交车辆上可能比较拥挤,来自各地的游客聚集到景区,这时就有较大风险,建议过敏体质和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戴上口罩更安全”。
是否需要储备药物?
李侗曾认为,药物储备主要是医疗机构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家庭层面,备上一些常用的解热镇痛、祛痰镇咳药、感冒类药物即可。
张文宏则从宏观层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一个很重要的举措是建立起可以在48小时内及早治疗的模式,市民可以就近到社区卫生中心测抗体或抗原,给予相应的药物。
还需要接种新冠疫苗吗?
4月1日,钟南山院士在2023年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呼吸病学专委会学术年会上也强调称,预防新冠再感染,疫苗是关键,面对可能到来的第二波新冠感染高峰,疫苗接种可以“保持人群对新冠感染的高免疫性。”
4月18日,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科长陈颖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也表示,目前的接种政策是,未感染且未完成既定免疫程序的人群需要接种新冠疫苗;已感染且未完成基础免疫,需要在感染3个月后,再接种一剂次的新冠疫苗,强化身体免疫系统对新冠病毒的免疫能力。
新冠病毒是否会流感化?
张文宏表示,流感每年都会出现很多亚型,会基因重组,变异株更多,波动性更大;而新冠病毒的亚型是取代式的,后一种取代前一种,不会基因重组。如果不发生特殊情况,它会越来越像已有的冠状病毒,一直会存在,但存在感没那么强。最终是否会流感化,还取决于它后期变异的特征。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时代机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