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援外日记|那一刻,我们忍不住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来源:国际在线    时间:2023-08-16 22:55:15

X 关闭

他们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是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

他们千里奔赴,跨越山海,诠释医者仁心,践行大国担当。

今年是新中国援外医疗工作开展60周年。环球资讯广播特别策划《援外日记》,讲述中国援外医疗队的动人故事。


【资料图】

2023年8月16日 星期三 天气 晴

我是第18批援乍得中国医疗队队员李登华,来自南昌市人民医院。今天是我在乍得开展医疗援助工作的第232天。

李登华

如同往常,清晨7点半,医疗队的队员们吃完早餐集中乘车去中乍友谊医院上班。今天恰逢医院升国旗的日子,所有的车辆和行人都被拦截在大门外。远远望去,门诊大楼正前方,院长乌玛尔先生带领一众人等矗立在旗杆下。伴奏响起,乍得国旗缓缓上升,当地人跟着音乐唱起了国歌。

听着听着,我们的车内,医疗队员们不约而同地唱起了《义勇军进行曲》,开始很小声,后来我们唱得越来越高亢,我突然鼻子一酸,视线有些模糊了。一转眼,离开祖国已有8个月了,在这期间,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和牵挂着祖国和家人们。

中乍友谊医院

升旗仪式结束,大门开放,车辆驶入中乍友谊医院。安保、后勤、医生、患者……熟识的或不熟识的面孔,远远地都在对我们招手,热情问候我们“Chinois,Bonjour!”(中国朋友,你好!),我们也非常开心地回应他们。今年是新中国援外医疗工作开展60周年,也是中国援乍得45周年,数千名中国医生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只为践行医者初心,带来健康福音,厚植两国友谊。我想,这一句“你好”胜过千言万语。

把车子停到医院固定给中国医生划分的停车棚内,队员们疾步走向各自的科室,一天的工作正式拉开序幕。中国医生的加入,颇受各科欢迎。我所在的科室是位于门诊一楼东侧的放射科,全科仅有一台放射CR机器,也仅有一名医生和若干技术员。历经数月,我从一开始的迷茫、不知所措,到如今的应付自如。

刚来上班时,由于法语水平有限,看临床资料很吃力,和患者沟通大多依靠翻译软件和肢体语言。后来,随着接触越来越深入,沟通越来越具体,科里同事会在闲暇时找我聊天、教我法语,同我一道分享乍得的风俗文化,他们也会请教我专业知识、简单的中文日常用语等。就这样,我们逐渐融入了放射科“大家庭”。

李登华和乍得的同事们

在放射科,我最熟悉的分别是穆萨、莫娅、玛哈迪和尼蒂特四位同事。穆萨医生,是除我之外,科里唯一有能力独立当班的医生。我的到来,给他增添了更多信心,只要有疑问,他即刻就会询问,当然,我也会毫无保留地告诉给他。他还问我要了微信,为了更方便地向我咨询一些疑难的影像病例。在他的微信好友里,存有每批中国医疗队的影像医生,我为他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感动不已。他经常在下班后发一些影像病例给我,希望我审核,帮助他做出正确的诊断。

李登华带教穆萨

在乍得,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很多患者经常有挂号费而没有检查费,或是有检查费而没有药费。他们得了病能拖就拖,往往因为耽误治疗,拖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为了让更多偏远乡村的人们得到及时就医的机会,我们医疗队定期深入乡村开展义诊,免费送医、送药。

记得有一次,我们开车近2小时,来到一个当地的村子进行义诊。村长带着村民们迎上来,告诉我们大家已经提前准备好了牛羊肉欢迎我们。要知道,牛羊肉是这里最好的食物。

我们婉言谢绝了这番好意,只希望他们能没有病痛,身体健健康康的。尽管我们的力量有限,但我们愿意尽最大努力帮助这里的人们。他们那种把生的希望寄托于中国医生的渴望眼神,使我对这份工作有了更强的责任感。

到乍得乡村义诊

国虽有界,医者无疆。作为援乍得中国医疗队的一员,理应肩负起国家使命,不忘医者初心,服务乍得人民健康,以实际行动诠释“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援外医疗队精神,为中非人民友谊添砖加瓦。

(作者|第18批援乍得中国医疗队队员李登华)

来源:环球资讯广播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时代机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